热门资讯

异地中考条件放宽逾千考生开颜

发布时间:2022-12-29 18:41:03

内容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汇:异地中考条件,异地中考条件放宽逾千考生开颜

内容简介

纵深缺乏广泛调研,为公平却造成新的不公重大决策请倾听民意经过一周的发酵、讨论,东莞异地中考的“准入门槛”降了下来了,符合要求的本省非莞户籍的考生获得了参加中考,升入普通高中的机会。从初衷上来说,东莞出台、推行异地中考政策,允许新莞人子女在东莞

纵深

缺乏广泛调研,为公平却造成新的不公

重大决策

请倾听民意

经过一周的发酵、讨论,东莞异地中考的“准入门槛”降了下来了,符合要求的本省非莞户籍的考生获得了参加中考,升入普通高中的机会。

从初衷上来说,东莞出台、推行异地中考政策,允许新莞人子女在东莞升入普通高中甚至参加高考,迈出了教育公平的重要一步,有效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这原本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

一件原本是值得赞扬的事,为何却引起纷纷扰扰的舆论呢?

异地中考新政的争论焦点,一是原本无需提供证明、资料,即可获得参加中考、升入普通高中的本省非莞户籍考生,今年却需要提供社保、居住证等证明;二是不像广州、深圳等城市,给考生留了一年的准备时间。

正如东莞市政协委员梁聚峰说的,这个政策规定本省外市学生父母须在东莞缴纳一年社保方可在东莞参加中考升入普通高中,让一部分原本可以在东莞参加中考并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措手不及。在出台政策的时候,市教育局能否考虑有一个缓冲期,给新莞人一定的准备时间?

他说,教育有一个周期,政策的出台能否也符合这个周期。异地中考要求提供一年的社保、居住证等证明,就应提前一年出台;要提供三年的社保、居住证证明,就要提前三年出台,否则将影响成千上万的学生。

诚然,从东莞异地中考的实践效果来看,政策向外省户籍学生敞开了大门,实现了教育公平化,却对本省非莞户籍关窄了大门,造成了新的不公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吊诡的状态呢?

4月1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随迁子女参加异地中考的方案。7天后,随迁子女开始报名中考的当天下午,市教育局出台了随迁子女参加异地中考的“认定细则”。

细则一出,争论也随之而来。

在不少家长反映本省非莞考生无法满足“五个条件”的问题之后,市教育局给出的回应是,尽管广州、深圳今年暂缓异地中考政策,但是东莞不会暂缓。社保、居住证等要求,均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异地中考的门槛不会再降低了。

4月10日,在市教育局举办的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会上,面对质疑,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依然称,异地中考设定的“五个条件”,有不合理之处,但却是依照省里“异地高考”的政策而定的。

一名不愿具名的民办校长指出,在收到白纸黑字的文件之前,一直听闻要出台“异地中考”政策,但从未见过“庐山真面目”。政策出台之前,他也从未听闻异地中考政策有调研或征求意见之类的活动,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倾听各方的声音,而是急于与省“异地高考”要求的条件进行对接,漠视忽视了本省非莞考生的利益。而据市教育局统计,今年报考东莞中考的考生约有4.1万人。其中,非莞户籍考生约有1.23万人,约占总报考人数的30%。

幸好,在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下,4月13日,市教育局召开媒体见面会,宣布降低异地中考门槛:4月28日前办理广东省居住证、社保等,即可参加中考,报读普通高中学校。

一名市政协委员指出,此次出台异地中考政策之前,市教育局缺乏论证,过于草率,缺公正性、客观性和前瞻性,最终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他说,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知错即改,善莫大焉。政府的职责是什么?主持公道、维持公平和做好服务。在出台任何一项决策之前,都应充分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权衡各方利益,做到不扰民、不添乱。异地中考门槛降低,这是一件好事。同时,再次跟政府部门提一次醒:制定涉及公众利益的政策,请尊重民意!